首页 > 现代都市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 第98章: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第98章: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2/2)

目录

可是,他又心有不甘,此刻的他,只能从自己一直在看的红色报纸上寻找精神力量。

他想到了毛**的长征,那么的豪言壮语。《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的路程,虽然面临着无数艰难险阻,但是,毛**从来都没有悲观过,相反,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我们不由自主的要去看长征时面临的境地,如果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状况比当时他老人家不得不进行长征时面临的状况还要好,那我们有什么资格放弃抵抗呢?

当时他老人家面临的状况是这样的,他写道:“同志们,你们看,差不多一年半以来,中国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在作阵地的大转移。从去年八月任强时同志等率领第六军团向贺龙同志的地方开始转移起,接着就是十月开始的我们的转移。今年三月,川陕边区的红军也开始转移。

这三支红军,都放弃了原有阵地,转移到新地区去。这个大转移,使得旧区域变为游击区。在转移中,红军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如果我们拿着整个局面申的这一方面来看,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因为这是事实。

但是有人说(例如张国焘)中央红军失败了。这话对不对呢?不对。因为这不是事实。

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

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

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

我们说,红军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

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

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战斗胜利的喜悦,他老人家还专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既然自己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怎么能够轻易的放弃呢?最起码,自己当下已经对于集团老总背后的阴谋有了一丝丝的窥探,不管对与不对,都要针锋相对的、当面锣对面鼓的说清楚。

有时候,以卵击石并不是不自量力,而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是哪怕‘千锤万凿出深山’,哪怕‘烈火焚烧若等闲’,也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

但是,以卵击石也不是盲目的去牺牲,而是找到敌人的弱点,不管能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都要让敌人明白,无论是任何事,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不正的,想要阴谋得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