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 > 第64章 搪瓷厂的求助

第64章 搪瓷厂的求助(2/2)

目录

“搪瓷厂?”

她重复了一遍,眉头紧锁,试图理解其中的关联。

“他们能帮上咱们什么忙?咱们是搞润滑油的,他们是做锅碗瓢盆的,八竿子打不着啊。”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解,刚才那股子冲天的兴奋劲儿,被现实的难题迅速冷却。

在她看来,解决产能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买新设备,而买新设备的唯一障碍就是钱。搪瓷厂,这三个字跟钱、跟反应釜,在她脑子里建立不起任何联系。

“话不能这么说。”李向前转过身,面对着她。

他的表情平静,语气沉稳,与王厂长的焦躁形成了对比。

“搪瓷厂,核心工艺就是搪瓷。”

他伸手指了指窗外那台崭新的千升级反应釜的方向。

“反应釜内壁那层耐腐蚀、耐高温的涂层,记得吗?那就是搪瓷的一种。”

王厂长眨了眨眼,似乎有点明白了,又似乎没完全明白。

“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李向前继续解释,“我去看看,一方面是还红星厂赵科长一个人情,毕竟是他帮忙牵的线。”

“另一方面,”他顿了顿,“说不定能从他们那里找到解决我们设备问题的线索。”

他没有把话说透。搪瓷技术只是一个切入点。

更深层的考量,他没有告诉王厂长。

搪瓷厂,作为本市的老牌国营企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这样的老厂,通常都有自己的设备维修车间,甚至可能有独立的机加工能力。更关键的是,老厂的仓库、角落,乃至废料堆场,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东西。

闲置的设备,淘汰的零件,废弃的材料……

在别人眼中是垃圾,但在他眼里,或许就有【破障之眼】能够解析利用的价值。

无论是能修复使用的旧设备,还是某种特殊的合金废料,甚至是一种被遗忘的涂层配方,都可能成为解开眼前困局的关键。

这趟搪瓷厂之行,既是技术交流,也是一次寻宝。

王厂长听得半懂不懂,她只抓住了“解决设备问题”这几个字。

虽然过程曲折,但目标是一致的。她对李向前有一种近乎本能的信任,这种信任在一次次危机化解中不断加深。

“行!”她用力点头,不再纠结搪瓷厂和润滑油的关系。“小李师傅,你去吧!厂里这边我盯着!生产你放心!”

她的语气重新变得有力,仿佛只要李向前出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加班加点,保证把能生产的都生产出来!”

李向前应了一声。他需要王厂长这份决心来稳住后方。

“对了,王厂长。”李向前补充道,“跟孙强他们说一声,这次加班,奖金翻倍。另外,伙食也得跟上,别让大家饿着肚子干活。”

王厂长一听,眼睛都亮了。“放心,小李师傅,我这就去安排!保证让大家吃饱喝足,干劲十足!”她转身就要走,突然又停了下来,回头问道:“小李师傅,那个……搪瓷厂那边,要不要我准备点啥?带点咱们的润滑油,算是见面礼?”

李向前想了想,摇了摇头。“不用了,空手去就行。咱们现在最缺的不是人情,是技术和设备。”

王厂长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听从了李向前的安排。“行,都听你的。”

交代完厂里的事务,第二天一早,李向前换上了一身相对干净的蓝色工装。他仔细检查了一下自行车,链条上了油,轮胎气也打足。

跨上车,他蹬出了前进五金厂那破旧的大门。

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拂在脸上。自行车穿过熟悉的街道,驶向城市另一端的工业区。

红旗搪瓷厂位于市郊,距离前进厂有段不短的路程。大约骑行了一个小时,一片连绵的红砖厂房出现在视野尽头。高耸的烟囱直插天空,正冒着滚滚白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略带刺鼻的气味,那是金属酸洗和高温烧结混合的味道。

工厂门口,“红旗搪瓷厂”几个红色大字,虽有些斑驳,但依旧醒目。

门口的传达室,一位老大爷正靠在椅子上打盹。李向前停下自行车,支好车梯。

他抬头望着这座规模宏大的工厂,这里,能找到解决前进厂产能危机的钥匙吗?

他走向传达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