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 > 第90章 黄鼠狼上门没安好心

第90章 黄鼠狼上门没安好心(2/2)

目录

林薇放下笔,抬起头看他。“你说。”

“张德彪。我想知道他最近都在干什么,接触什么人。”李向前声音不高,但很清晰。

林薇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了敲。“我正想跟你说这个。昨天回去后,我托报社跑工业口的老记者打听了一下。”

她身体微微前倾。“张德彪最近活动确实很频繁,不但在机械系统内部,还去了好几趟市经委,甚至轻工局那边也有他的影子。”

“具体目的呢?”李向前追问。

“还不清楚。”林薇摇头,“只知道他到处拉关系,请客吃饭,姿态放得很低,像是在为某个事情铺路。但具体是什么事,没人说得准,他嘴巴很严。”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墙上老挂钟滴答的声响。

这种未知,比明确的对抗更让人不安。

“我再帮你留意。”林薇语气肯定,“跑新闻的,总有些旁人不知道的门路。他想搞鬼,总会露出马脚。”

她看着李向前,补充了一句:“放心,有我在,不会让他轻易得逞。”

李向前心里那点因重生而带来的疏离感,似乎被这句简单的话融化了一角。

他点了下头,没再多说客套话。

“谢了。”

两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

下午,李向前刚从车间出来,就被匆匆赶来的李婶拦住了。

“向前!跟你说个事儿!”李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把他拉到一边。

“怎么了李婶?”

“昨天下午,我看到那个张德彪,跟咱们胡同口修自行车的王瘸子,嘀嘀咕咕说了半天!”李婶比划着,“王瘸子那人,嘴碎得很,以前还在机械总厂烧过锅炉,后来腿脚不利索才出来摆摊的。”

“说了什么?”李向前心头一动。

“离得远,听不清。就看张德彪塞给王瘸子一包烟,还拍了拍他肩膀。”李婶皱着眉头回忆,“我瞅着不像好事!那王瘸子,以前就跟张德彪走得近。”

虽然只是街头巷尾的闲聊八卦,但李向前没有忽视。

张德彪接触一个修车摊主?这本身就很反常。

“我知道了李婶,谢谢您。”李向前认真道谢。

“谢啥!邻里邻居的!你现在出息了,可不能让坏人给惦记上!”李婶拍了拍他的胳膊,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这种来自普通邻里的关心和信息,朴素,却也让他感到一种踏实的力量。

晚上,送走最后一波前来咨询技术改造的访客,办公室终于安静下来。

王厂长带着几分疲惫和兴奋在核对订单,刘虎和张峰则在小会议室里对着图纸讨论。

李向前独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摊开着红旗搪瓷厂改造项目的总结报告和数据。

节能近四分之一,废品率降到3.3%。

这组数字,是前进厂如今的基石。

但光靠这一项技术,能走多远?

必须尽快让前进厂拥有更多、更强的底牌。

他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温控技术应用拓展”几个字。

纺织厂的染缸需要精确控温。

化工厂的反应釜更是离不开稳定热源。

食品厂的发酵、烘烤环节……

甚至,民用市场?

如果能做出控温精准、又省电的电饭锅、热水器,那市场……

思路一旦打开,就像洪水一样奔涌而出。

他又想到了【基因图鉴】和【破障之眼】。

褐家鼠带来的【润滑脂配方】和【路径规划逻辑】。

蛞蝓的【生物胶体】和【表面活性剂】。

麻雀的【杠杆优化】,信鸽的【定向天线】,甲虫的【仿生结构】,微生物的【生物陶瓷】。

还有家犬带来的【生物预警系统思路】。

【破障之眼】修复设备后获得的【高压共轨喷射】、【离心调速器算法】、【齿轮啮合优化】、【电路滤波】、【精密磨削】……

这些零散的知识碎片,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单独看,或许不起眼。

但如果能将它们串联起来,进行二次开发、融合创新呢?

比如,【生物陶瓷】的耐磨耐高温特性,能否用到轴承或密封件上?

【仿生结构力学优化】的思路,能否应用到机械设计中,制造出更轻、更坚固的部件?

【生物信息素】的应用,除了预警,还能不能用在其他方面?

李向前的呼吸微微有些急促。

他需要时间,需要人手,更需要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将这些潜力巨大的技术火种,真正转化为推动工厂发展的强大引擎。

他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是林薇办公室的电话。

“喂,林薇吗?是我,李向前。”

“关于张德彪,有新情况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刚收到一点消息,还不太确定。有人看到他昨天下午,去见了市机械局主管技术标准的赵副处长。谈了什么,暂时不清楚。”

技术标准?

李向前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这四个字,让他瞬间警惕起来。

“好,我知道了。多谢。”

挂了电话,李向前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被灯光照亮的一小片区域。

忙碌了一天的工人们正陆续下班离开,互相打着招呼,脸上带着疲惫,但也有一份对未来的憧憬。

这是他两世为人,好不容易才重新抓住的东西。

绝不能让任何人,轻易毁掉。

张德彪,你想玩标准?

那就看看,谁的标准,更硬。

他转身回到桌前,拿起笔,在那张写着“温控技术应用拓展”的纸上,又重重添上了一行字:

“建立企业内部技术标准体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