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 第66章 苏铭悬梁自尽,太子弹劾颜太傅

第66章 苏铭悬梁自尽,太子弹劾颜太傅(1/2)

目录

第66章苏铭悬梁自尽,太子弹劾颜太傅

接下来几天朝中还算平稳, 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雪灾上,那两天长宁城下的大雪, 在别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山中村落里,成了天灾。

这几日雪渐渐融化,这场雪造成的伤亡数量也被报了上来。

死了三十余人,伤了上千人。

这三十余人都集中在夜城附近,那边山多,每年下雪下雨, 那边都是重灾区, 要不是有明月泉在山上, 估计夜城附近的人早就搬走了。

明月泉给了那些人活下去的本钱, 只要将泉水从山上运下来,他们就能得到一笔足以让一家老小活下去的钱财。

夜城的人不光没有因为自然灾害频发而减少, 甚至这些年来还隐约有上升趋势,也是因为人太多, 所以每次受灾, 那边死得人也多。

皇帝得知此事后, 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李暮歌觉得皇帝完全不在乎死的那些人。

在皇帝看来,不过是几个庶民罢了,死了就死了呗, 朝廷下发了修葺房屋的钱, 他们没把房子修结实一些, 怪得了谁?

而且还非要在那种危险的地方建房子, 朝廷已经仁至义尽了,他们死了就是运气不好, 不然怎么别人不死,就他们死。

有类似想法的人不管是皇帝,李暮歌还听一些官员私底下这么说。

有些官员的怨气是真的很重,引发他们怨气的人,是工部的新尚书卫勤。

卫勤上来后就想要干点儿实事,而且他确实算得上是比较重视民生的官员,以前他在刑部当主事,就是那种事事要过问,对底下百姓很细心的官员。

雪灾发生后,卫勤就一直在问后续怎么安排,冬天还很漫长,大雪不会只下一次,趁着此次机会,卫勤很想派人细查一下底下,以免再出现类似的惨剧。

因为卫勤非常重视,他甚至自己领头外出监督底下的官员做事,以身作则。

所以不少官员对此怨声载道,平日里到了冬天,他们都可以休息了,没什么大事要办,现在卫勤非要折腾,他们只能跟着一起干活,大冬天外出,累得要命,他们怨卫勤吃饱了瞎折腾。

按理说此举为国为民,是官员理应做得分内之事,这些官员根本没有立场怨卫勤。

可大庄的官场就是这样,人多声音大,有理也没用。

因为卫勤调动的官员有些多,导致一些本来人手还算足够的部门,有些人手紧张起来,经常会跑去吏部要人。

再加上之前杨家被关起来的那一堆人的空缺还没补全,人手更少,吏部最近忙得不行,颜士玉在吏部做事,跟着忙活起来。

导致颜士玉来找李暮歌,都开始抱怨起工作来了。

“真不知道卫尚书在想些什么,修葺的费用是进去那位尚书主持下发的,修葺房屋的事,也全是那几个关在大理寺的罪官在管,现在出了事,他最多只能亡羊补牢,专注填补窟窿便是,非要刨根问底,现在他的行为,跟重新再做一次修葺也没什么区别,这不纯粹是折腾人吗?”

颜士玉加班加到眼底都有青黑了,她气哄哄地喝下一口热饮,又骂道:“都怪肃国公,他没事儿给卫尚书批那么多人干什么!合着不用中书省的人去做事,他就随便批啊!”

颜士玉对覃家的意见非常大,这事儿严格来说算不上覃昌的错,但颜士玉就要将过错推到覃昌身上。

李暮歌喝了口热腾腾的奶茶,嚼碎了里头的珍珠,长舒一口气。

“消消气,等明年开春恩科后,吏部就有人了。”

颜士玉将不满说出来后,心情好了很多,闻言点点头,低头的时候看见手里的热饮子,有些好奇地问:“殿下,冬日怎么还能有牛乳?”

“把牛乳变成粉末,就能储存很长一段时间,要是往里头加点儿对身体好的东西,给婴儿吃,可以让婴儿活下来。”

颜士玉没想到还能这么干,她闻言眼睛一亮,赞叹道:“不愧是殿下,没想到还能这样储存牛乳,可是,这东西给婴孩吃不好吧?听说很多孩子直接喝牛乳,会腹泻。”

“反复煮沸三次后就不会腹泻了,你想想,要是有奶粉,是不是有很多孩子就能活下来了?”

李暮歌说到这件事,肉眼可见得开心起来。

在大庄,最底层的百姓完全是消耗品,平均寿命连三十岁都不到。

他们是消耗品,他们的孩子就更惨了。

因为长期吃不饱,营养不良,很多生下孩子的女子都没有足够的奶水喂养婴儿,大庄婴儿夭折率高的惊人,占第一的死亡原因不是疾病,而是饥饿。

至少一半婴儿是被活活饿死的。

生牛乳羊乳不能直接给婴儿喝,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像是米汤一类的东西,也不足以提供婴儿生长所需全部营养,更不要说贫困至极的庶民们,根本无法稳定提供粟米和牛羊乳给婴儿。

人口是发展的基础,李暮歌不想再看见被活活饿死的人,她没办法一步到位,让所有人都吃饱,她只能努力一点点,一步步去做,能解决多少解决多少。

颜士玉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她说道:“可是殿下,这牛乳再如何好,也不敌乳娘的奶,而那些请不起乳娘的人家,恐怕也买不起牛乳啊。”

牛乳可不便宜,大庄没有专门产奶的牛,本地牛产奶也不够多,所以牛乳羊乳向来价格比较贵。

李暮歌自然想到了这一点,她垂眸看着手里的奶茶,说道:“可以让百姓养牛羊,产奶的时候送到官府,给一点点加工费,官府加工为奶粉后再还给他们,到时候他们可以卖钱还是自己用,都可以。”

“殿下,庶民们连自己都养不活,他们也没钱买牛羊来养。”

“牛羊可以吃草,很好养活,没钱的话,官府可以借给他们一些,只需利息低一点儿。”

颜士玉没想到李暮歌想了这么多,这么深。

颜士玉也没多想,因为听起来这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良策,而且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只要按照李暮歌的话去做,那么对很多庶民来说,他们会有一个赚钱的机会,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能够多吃两顿饭了。

“殿下此策甚好!可要臣代写奏折?”

颜士玉的话让李暮歌沉默了,半晌李暮歌才道:“不必了,不用递折子上去。”

“为何?”

为何没有递折子?当然是因为李暮歌明白,这个政策好是好,但只要政策普及全国,绝对会出大问题。

官府发放牛羊给庶民,这牛羊真的会落到庶民手里,而不是与县令勾结的富绅土豪手中吗?

官府的利息很低,那会不会被富绅土豪占了份额,随后富绅土豪用高利发给庶民,这样一来,富绅们就能用官府的钱给自己赚钱。

有政策法令背书,县令完全可以巧立名目,强迫庶民养牛羊,到时候落在庶民头上的是又一个重税——牛羊税。

“还不到时候,再等等吧。我得需要足够多的官员,才能办成此事。”

还得是足够多会为庶民着想的官员。

不光要有官员努力,同时庶民们还需要一个完整且快速的监察机构,一个能够连通上下的信息流通途径,这样一来,才算是具备了推广基础。

可能还得提高国民的识字率,扫除文盲,让他们能够看清楚朝廷的政策,不至于被县令和富绅们恐吓蒙骗。

也得让百姓们能够勉强饿不死,尽量避免他们拿到牛羊后,直接宰了吃肉的事情发生。

最好是找到产奶量高的牛羊品种,那些牛羊品种都不在本地,估计要去胡族所在之地,又或者是遥远西方的一些地方寻找更好的品种。

这些事情都不是身为公主的李暮歌能够做到的。

李暮歌从春天就开始想着奶茶的事情,奶粉更是早早就储备好了,但到现在,颜士玉才知道她有这么一个打算,可见李暮歌心里对这件事一点儿底都没有,压根没想过现在推广开来。

要不是今天颜士玉问起,李暮歌压根不会主动提奶粉的事情。

颜士玉见李暮歌将奶粉的话题略过,便识趣地不再提这件事。

而是说起了李暮歌关心地另一件事——东安县令的事情。

“朝廷派过去的监察御史已经到东安了,有大公主帮忙,证据查得很快,想必过两日就会带罪官苏铭回朝,东宫这几天没什么动静,很是反常,殿下,东宫是不是打算等苏铭回朝后再杀人灭口?”

苏铭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为防止他狗急跳墙,污蔑太子及其下属,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畏罪自杀”。

这样一来,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颜士玉一直关注着东安的消息,苏铭是个关键人物,颜士玉希望苏铭能尽快死在路上,而不是回到长宁后再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