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1/2)
礼物
噶尔丹一战顺利告捷,对于大清的稳定统治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将士的嘉奖封功自然是少不了。
然而,前期的溃败与损失亦要有人承担责任。
福亲王因为主张退兵被问责,这场胜仗到最后似乎只有他成了败者。
本以为当今圣上与他手足情深,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只是一次失策断然不会得到过于严厉的惩处。
然而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前期的物资损耗,节节败退之际折进去的士兵,还有如若退兵损失的声誉,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而大阿哥胤禵作为主帅,裕亲王福全作为副帅,一个却是年纪轻轻具有大好前途的康熙长子,而另一个却只是已然年迈到了快要退休年龄的弟兄而已,孰轻孰重,这个锅应该由谁来背?答案早已昭然若揭。
于是本以为准噶尔一战大胜之后,裕亲王能进一步高升而赶上来奉承的那些人,顿时不见了踪影。裕亲王家一下从门庭若市到无人问津,短短几天便看尽世态炎凉。
“王爷,皇上怎么能如此对你?你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锅都让你一个人背?功劳却让他儿子占着?”裕亲王福晋仗着私下无人,免不了向裕亲王抱怨哭诉几句不快。
听完这话,裕亲王不由想起宣布这项惩处的前一天,御书房内,康熙帝亲自泡茶给自己的那一幕。
“大哥。”康熙帝唤他。
福全连忙跪地,“皇上,臣惶恐。”
天子之家,向来君是君,臣是臣,纵然自己确实为圣上的哥哥,然而当他穿上那身龙袍之后,福全便知自己再也受不起那句哥哥了。
他们兄弟俩的关系向来不错,福全折磨着这不错的原因就在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臣子,而一个合格臣子的首要条件就是听话。
当初皇考将自己和皇上带到面前,要在俩人之中择一人为继位者。
还记得自己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也是如今日一般诚惶诚恐地跪在皇考面前,“儿臣愿为贤王。”
而当今皇上是怎么回答的呢?
“待长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
两句话下来,谁能成为大清江山的后继者已然再清晰不过。
福全心里明白,一直以来,他能够安安稳稳地待在皇帝跟前,还不碍着他的眼,靠得就是这一句愿为贤王。
因此他用心地辅佐当今皇上,陪他擒拿鳌拜,陪他亲征沙场,如此才在向来多疑的皇上身边,混得一个亲王的地位。
而如今,皇上唤自己哥哥,这个平稳的局面被打破,福全心下一寒,想来自己这个亲王的位置即将做不长久了。
“皇上,你这是折煞微臣了。”
康熙帝亲自将他扶起,“这么多年,你是陪在朕身边最久的人,也是朕最信任的人。”
他继而转过身去,神情不忍,“然而明日上朝之时,朕却要将你议政王大臣的封号革除,你可会怪朕?”
福全一听,还有什么不明白,退兵一事朝堂中多有微言,他们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却知道堂堂三万军马,在胤禩未到达准噶尔的前期打不过噶尔丹便罢了,居然萌生了退却的念头,传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于是他们气势汹汹地上书皇上,要将提出此命令之人加以惩处,于是康熙帝被架在火上烤。
所有的缘由裕亲王早已在奏折中写得明明白白。
胤禵作为主帅贸然追击,差点被擒,险些救不回来,士气大降。若此刻再贸然进兵,在疲软又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恐溃不成军,于是福全为了顾及大局,只能发出暂且退兵的命令。
这些,福全都有和康熙帝解释过。
然而,此刻退兵一事却再次被追究了起来。
既然有人要承担责任,那断断不可能是有些良好政治前途的大阿哥胤禵,那便只能是自己了。
福全对于个中权衡再清楚不过,却也不忍让康熙帝为难,“臣领罪。”
康熙帝终于转过身来,抱住了他的哥哥,“你受苦了,朕知道,朕都知道。”
然而别人却不知道个中缘由,他们只知道裕亲王丢了职位,也丢了皇上的恩宠,如今被罚在府内,往常交好的那些官员们恨不得能躲多远是多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