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2章 通化市《二道江区》

第2章 通化市《二道江区》(1/2)

目录

通化市二道江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西麓、浑江中游,通化市东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0′至126°20′,北纬41°32′至41°52′,辖区面积378平方千米 ,这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

一、乡镇概况

二道江区下辖3镇(五道江镇、铁厂镇、鸭园镇 )、1乡(二道江乡)、2个街道办事处(东通化街道、桃园街道 ),19个行政村。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之处。

- 五道江镇:地处二道江区北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小镇。镇内有许多特色农产品,如当地的山野菜、水果等,口感鲜美,绿色健康。近年来,五道江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体育健身广场,分为老年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娱乐区,还对广场四周进行绿化美化,栽植山杏、五角枫和王族海棠等绿化树和金叶榆绿篱 ,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 铁厂镇:位于二道江区南部,历史上是重要的工业城镇,曾经的辉煌虽已过去,但留下的工业遗迹见证了它的过往。如今,铁厂镇在积极转型,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比如三道沟村的“乡聚”农家乐,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与首钢通钢集团通钢宾馆合作,打造田园风光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 ,开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品牌 。此外,三道沟村还发展了绿化苗木、酿酒和豆制品等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鸭园镇:坐落于二道江区中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过去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鸭园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像位于鸭园镇以东3公里处万寿山中的通化溶洞,是第四纪火山活动所遗留下的一处天然洞穴 ,总长超过4000米,串联九个各具特色的大型洞厅,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岩溶景观随处可见,石帷、石幕、石瀑等地质奇观美不胜收 ,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 二道江乡:环绕着城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这里既有城市的便捷,又有乡村的宁静。二道江乡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比如一些村庄种植了大片的果园,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果香四溢,游客可以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二道江乡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二道江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约2 - 4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生存 。新石器时代(约5 - 6千年前),通化浑江两岸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二道江区也逐渐成为华夏、肃慎、濊貊三大语族先世居住的地方。

西周初,二道江区为肃慎之南界。宣王时,在“肃慎、燕、毫吾北土”的“北土”境内封韩候,主领当地濊貊民族,通化为韩候领地。韩候失国后,被商朝王族箕子建立的“箕子朝鲜”所统治的候国并入,此时二道江区为周的领地 。

东周时,二道江区属燕国辽东郡属地。秦初,仍属辽东郡。秦统一中国后,燕人卫满亡命长白山迤西,建立“卫氏朝鲜”,二道江区属其辖境 。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辽东地区设玄菟郡,统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二道江区为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县 。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贵族朱蒙(邹牟)率卒攻占玄菟郡高句丽县,更国号为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城) 。汉元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筑尉那岩城,浑江流域成为高句丽民族及其早期文化的核心发祥地 。

东汉时,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丽遣使奉献,要求臣属玄菟郡,二道江区为其控制之地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立为辽东侯,领辽东、玄菟等五郡 。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公孙康击高句丽,破其城,二道江区为公孙氏政权控制之地 。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公孙康臣服于魏,历三世约50年,二道江区为其辖地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斩公孙渊,二道江区遂入魏之版图 。魏齐王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因高句丽数次骚乱,幽州刺史母丘俭率步骑军万人征讨,大战于梁口(今通化县江口村),母丘俭陷丸都山城,并刻石碑留念,自此二道江区复魏之管辖 。

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置平州辖辽东、玄菟、带方诸郡,二道江区仍属玄菟郡 。永嘉之乱后,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割据的地方政权,二道江区曾为前燕、后燕之地域 。

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中原各王朝。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5年),高句丽迁都平壤,此时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的肃慎族逐渐强大,建立勿吉国,通化地区北部为勿吉属地,南部为高句丽属地,隋朝时隶属关系不变 。

唐朝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以讨弑逆、拯汉民、复旧疆、防后忧为由,诏谕天下伐高句丽。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高句丽政权,唐于辽东故地及高句丽旧壤设安东都护府,二道江区为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辖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震国。光天二年(公元713年),唐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更名为渤海国,通化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正州,正州治所即今通化市境内 。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更名东丹国,二道江区属之。辽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二道江区为东京道辽阳府正州所辖 。辽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金将阿徒罕星夜弛援,夜渡益褪水大破辽军,乘胜攻占辽阳 。

金时,金太祖灭辽,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通化属金之东京路婆速府管辖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军陷金,东北全境为之管辖,二道江区属沈阳路 。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于辽东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二道江区属之 。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置辽阳行省,二道江区属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 。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设立辽东指挥使司。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又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此时女真人不断南徒,通化为女真人主要集居地区,二道江区属奴尔干都司建州卫 。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卫都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金(后金)政权,以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为都,通化地区为清王朝入关前的重要基地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定都北京,在东北前后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统帅官兵分地管辖,镇守边陲。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置奉天府,通化为奉天府管辖 。

通化市于光绪三年(1877年)设治,始称“通化” 。民国二年(1913年)划归奉天东边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伪通化省省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通化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析通化县通化街置通化市,属通化省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伪满洲国首都 。1948年市、县分治,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 。1954年设通化专区,专署驻通化市 。1956年原由省直辖的东丰县划归通化专区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通化市划归通化专署领导 。1960年撤销通化县,并入通化市;1962年恢复通化县(驻通化市);1970年通化专区改称通化地区,地区驻通化市;1985年,撤销通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市升格为地级市;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