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世间自在仙 > 第175章再讲《西厢记》

第175章再讲《西厢记》(2/2)

目录

“好与不好,听过自然知道,青史自有评说”

“今天我继续说的是西厢记下面的故事,还请大家不要喧闹”

听杨晨继续开讲西厢记,场面一下子静了下来。

第二折

夫人上白前日长老将钱去与老相公做好事,不见来回话。道与红娘,传着我的言语去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就着他办下东西的当了,来回我话者。下

净扮洁上老僧法本,在这普救寺骨做长老。此寺是则天皇后盖造的,后来崩损,又是崔相国重修的。现今崔老夫人领着家眷扶柩回博陵。因路阻暂寓本寺西厢之下,待路通回博陵迁葬。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人莫敢犯。夜来老僧赴斋,不知曾有人来望老僧否唤聪问科

聪云夜来有一秀才自西洛而来,特谒我师,不遇而返。

洁云山门外觑着,若再来时,报我知道。

末上昨日见了那小姐,倒有顾盼小生之意。今日去问长老借一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倘遇那小姐出来,必当饱看一会。

中吕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借与我半间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虽不能窃玉偷香,且将这盼云眼睛儿打当。

醉春风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继续讲着西厢记

这一次,杨晨讲的极多

不过,写的是张生、崔莺莺生情,却把红娘牵线,两人偷情的剧情一笔带过,其余的都没有做多大的改动。

毕竟,在杨晨看来。

在崔莺莺的孝期,无论是什么缘故,都不应该和张生安通款曲,这样做,崔莺莺实在是太不孝了,而张生的品德也值得深思。

难道说为了一时欢爱,人世间的伦理道德都可以不管不顾了吗

若非是西厢记的情感、曲子写的太过优美,但凭着俗套的剧情,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趣

一口气讲完张生闹道场,直讲到崔莺莺听琴,这才停了下来。

拍了惊木

杨晨道,“今天就讲到这里,剩下的我有时间的话,会继续讲”

不知不觉,便讲完了西厢记第一本的四折剧情。

杨晨也有些筋疲力尽。

毕竟讲书不同于写书,讲的时候,要带有感情,带有渲染,不然的话,不能把听书的人代入其中。

这几处折子中,也有着不少好的曲子。

讲完之后,杨晨散场离去。

途中,便听到有人轻轻的念诵着,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这是西厢记中,写张生孤枕难眠的一段{二煞},写的极好,情景交融,极有画面感。

也有人念诵着,“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行走之间,许多人都在念诵西厢记中的曲子。

没有人出来指摘西厢记中的不足。

杨晨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也喜欢西厢记中的曲子,为了让西厢记流传,还把一些不好的剧情,都删减了。

希望就是让西厢记能够更好的流传下去。

正走着

杨晨忽有所感,朝着身后看去。

却见有着一群人,悄悄的离了人群,跟着自己匆匆赶来

杨晨神魂通灵,强大无比。

这群人也没有过于掩饰身形,跟来的时候,杨晨便已经感应到了。

“不知道都是什么人,为什么都跟着我来了”

杨晨眉头微微一皱。

疾走几步。

到了那空旷无人处,却见十面平地,一望如砥,却是藏不得任何东西。

杨晨选了地方站定,回过身来。

笑语盈盈的看着跟上来的一群人。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