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83章 口干舌燥

第83章 口干舌燥(1/2)

目录

启程前,他再次核查了火铳、火炮及佛郎机等装备的状态,还有其他相关事宜。

确认一切妥当后,这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中,有一万名老兵混杂着新兵。

而那五千名后勤人员,则全是新兵。

他们将驻扎在相对安全的位置负责后勤事务,但同时也必须直面战场的残酷。

如此一来,日后这些后勤人员便有机会成长为老兵。

通过这种老带新的方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朱慈烺端坐于马车之中,静静思索着即将与清军交锋的情势。

己方只有一万人,而对方的兵力加起来竟达三十万。

这仗真能打赢吗?

“这仗真能打赢吗?”孙传庭在外头忽然幽幽地问了一句。

“能!”朱慈烺语气坚定。

------------

“必输无疑!”

“必输无疑啊,陛下,您应当将殿下召回!”

朝堂之上,文武官员群情激愤,吵闹声震得皇帝头痛欲裂。

尤其是礼部尚书林玉吉高声疾呼,更令皇帝心神不宁。

然而,眼前这群臣工个个不可小觑。

他们皆是在朱慈烺登基后新提拔上来的。

这些人原先受制于上级,饱受压榨。

他们是真正的正直之士,敢于直言亡国。

所以,当他们直言此战难以取胜时,皇帝也只能附和称是。

不仅是礼部尚书,新任兵部尚书林新甲亦表示异议:“太子此举实属不当。”

吏部尚书李日宣与刑部尚书林遵宪同样持相同观点。

皇帝望着眼前的三位林姓尚书——礼部、兵部、吏部的掌门人。

总觉得他们之间或许存在某种关联。

若果真如此,这三个尚书同属一家,将来是否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可惜,这些人皆为皇帝亲手任命,贸然撤职未免不妥。

毕竟,这些尚书据理力争,是基于实际考量。

殊不知,此刻皇帝心中已盘算着如何罢免他们。

林新甲说道:“传闻建虏已倾巢而出,那爱新觉罗氏更领十余万精锐与多尔衮汇合,合军共三十万,建虏决意与我等决一死战。此时太子赴前线,实为险境。”他们深知朱慈烺对大明的重要性,都盼着他平安无事。

然而,此刻再劝已无济于事,林玉吉叹息道:“太子行事鲁莽,非明主所为,恳请陛下另立储君!”话音未落,吏部李日宣、户部李世文、兵部林新甲、刑部林遵宪以及林玉吉本人,五人同时跪下,齐声请求:“恳请陛下改立储君!”

周围陷入一片寂静。

朱慈烺注视着这五人,默然不语。

周延儒自是不满,听闻有人竟要换储,岂能容忍?“你们五人,未免太过放肆!太子有何重大过错?有何依据要换储?”

换储乃极重之事,毫无理由便因太子亲征而换储,这荒唐至极,周延儒断难接受。

但五位尚书义正辞严,认为太子贸然涉险,缺乏稳健。

若将来继承皇位,是否也会将大明置于危局?这岂不是不顾天下百姓安危?

站在道德高地,他们便没了道德约束。

朱慈烺过于仁慈,仅处决了一些奸佞,却忽略了这几个腐儒。

都御史王道直始终未发一言,因其由朱慈烺提拔。

某权臣曾给予朱慈烺权限,任其举荐一位言官,朱慈烺推荐了王道直。

无论如何,他对王道直有知遇之恩,此时绝不能落井下石,何况五人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就在此时,一人挺身而出,拔刀走向五人。

看到这一幕,朱慈烺更加焦虑。

“狂徒,去死!”

许诸提刀跃起,欲击杀带头的林玉吉。

林玉吉惊慌失措,急忙躲避。

司马图和齐兵赶忙上前阻止许诸。

“你不过区区亲兵统领,竟敢对我动手!”林玉吉怒不可遏。

“你不该杀?如今的大明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一旦建奴攻陷锦州,大明便难逃覆灭的命运。太子亲自领兵出征,是为了亲自抵御外敌,若太子能够存活,大明便可延续千秋万代;即便战死,也不负‘天子守国门’的誓言。

可是,太子在外浴血奋战,换来的不是权臣的支持,而是所谓的废立之事。这消息传入太子耳中,该是多么刺骨的寒意?你们到底安的什么心?”

朝堂上的大臣们皆沉默不语,发言的是五位尚书。

他们的话确有道理,一旦太子陨落,大明将无法一日无储。

但他们的行为,却令人齿冷。朱慈烺才离开几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讨论废立之事。

“许统领,你可别忘了,无论是陛下,还是我们,起初都反对太子亲征。这样的冒险不仅巨大,更对太子的身份不负责任。但他执意前往,不听从圣旨,不顾百姓安危,他这样做,难道不会让陛下寒心吗?我们又岂能不寒心?打仗何必要太子亲自上阵,为什么就不能另派人去?”

林玉吉自有他的借口,自然要反驳许褚。

然而,许褚听了这话,更加怒不可遏。

“太子亲征已有三次,从未有过败绩!每一次出征,军心必定高昂。试问这世间,还有谁能胜过太子?你指望谁能接替太子的位置?直言告诉你,此次锦州之战,便是最后的决战,要么胜利,要么失败!这场关乎国运的战役,太子不去,又有谁能承担得起?我们在后方,理应与太子同舟共济,而不是在这里谈什么废立之事!”

两人各自据理力争,争执不下。

直到亡国抓起一个茶杯,重重摔在地上,怒喝道:“能不能安静一点?”

此时,两人才暂时停下争论。

他们几乎忘记了,眼前还有一个皇帝。

“太子、太子、太子,你们口中总是提到太子,可曾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顷刻间,所有人都伏倒在地。

林玉吉说道:“恳请陛下恕罪。”

其实亡国并未真正动怒,只是心中略有不满,他已经调整好心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